
![]() |
【文章投稿-科研工作】[已结题]
|
根据其他人的分享和自己搞科研的一点感悟,说一下自己的经验,仅供参考,不对的地方和不妥的地方也希望达人给出指导,算是为还在科研路上的硕士博士指供一点有意义的建议和指导。
1、科学选题
想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献,就必须了解国际研究动态,选择与国际学术研究合拍的课题。这就需要重视有关领域学术动态,选得合适的课题。课题要有可发展性。课题可发展性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具有极大作用。中国科技大学范洪义另辟蹊径,发展了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(Dirac)奠定的量子论的符号法,系统地建立了“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”,1998年有24篇论文被SCI收录。他对自己论文高产的解释是,研究“具有开创性,突破一点以后就可以向纵深发展,使研究工作自成系列、成面成片”。在选好题的基础上,开始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以获得点子和科研技巧。
2、获得好的idea
搞科研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,当然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。这种功力主要是通过看文献和积极思考获得。
(1) 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,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。有时侯自己几天或半个月的苦思苦想得到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idea,很可能是别人十几年前就做过的工作。因此阅读文献掌握当前的研究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,但新手上路时重复一些经典实验、程序、仿真以获得经验是很正常的。
(2) 建议硕士至少查阅600篇,粗看300篇,细看100篇,研读50篇。博士至少再多一倍,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。建议先看综述再看具体论文,先中后英;看10-20篇综述后看研究性论文。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,先看标题,立即停住,问自己几个问题:1)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?2)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?3)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,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?引出了什么问题(结合你看的综述)?接下来仔细看摘要,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?4)看完结果后再思考有什么地方不完善?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?一般来说,文献所做的工作下面肯定有东西可做,关键是你自己要思考,去发现。
(3) 多听学术报告、多与同行探讨,从中获得启示,不能急于求成。多找非老板的其他人,如其他教授,博士后,前辈师兄等讨论,借鸡下蛋;可以动手的东西容易上手,比如软件等;找机会去开会,认认牛人,不发paper,做做志愿者,或者参加学术会议论坛之类。
(4) 时不时阅读更广泛领域的东西,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,对领域外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学习应用。其实很多领域外的东西可以借鉴、学科交叉从而产生新的点子。经常跟牛人、博士后或高年级博士等有思想的人(最好不是相同专业,而是相关专业或交叉学科)讨论,也容易出新的点子。再有就是,关注其他专业的书籍、杂志等信息,从中获取交叉创新点子。
最后,祝大家科研顺利,多发SCI。
1、要准备好本子和笔,不能懒,分内容记录,如写作风格,好的句子等。
2、首先看写作风格。他的每部分是怎么安排的,先写什么,后写什么,在自己的本子中记录下来,包括来自文献。
3、再看内容,他做了什么,怎么做的,你从中学到什么。
4、看好的句子,我们中国人的英语普遍口语化很严重,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,所以我们要不断积累文献中好的句子,为我所用,在文献中划出来,同时在自己的本子中记录下来,这个非常重要,是以后写文章的资料来源,千万不能懒。
5、灵感,我们看文献的时候,可能一句话,一个单词,都会激发我们的瞬间灵感,这个时候,一定备好纸墨笔研,把这个也记下来,这是以后实验的源泉。
6、如果条件允许,最好把所有看过的文献都装订成册,封面写上里面主要内容,一是方便管理,二是查找起来方便。
标题 | 回答 | 阅读数 |
---|---|---|
|
2 | 132 |
|
1 | 109 |
|
0 | 115 |
|
2 | 176 |
|
2 | 218 |